S47 科二第六章-学生心理辅导(卡里布瑞恩)

06 中学生心理辅导 ♠考点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 抑郁症 (1) 表现: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喜欢责备自己,对未来不抱太大希望;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身体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2) 矫正方法:认知行为疗法。 2. 焦虑症 (1) 表现:紧张不安,忧心忡忡;注意力集中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做过度反应,难以做出决定;心跳加快,过度出汗等。中学生最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2) 矫正方法: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的方法。 3. 恐惧症 (1) 表现:恐惧症可分为单纯恐惧症、广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惧症。中学生中社交恐惧症较多见,包括与异性交往的恐惧,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会双手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 (2) 矫正方法:情景治疗、认知疗法。 4. 强迫症 (1) 表现: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强迫性仪式动作是生活中常见的强迫症状。大多数人都有过强迫观念,但只有当它干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时,才是神经症的表现。 (2) 矫正方法:森田疗法、暴露与阻止反应。 5. 网络成瘾 (1) 表现:网络成瘾者自身有一些躯体症状,如头晕、心烦、胸闷气憋、紧张性兴奋、懒散等,并且与家长、朋友打电话或与朋友聚会次数减少,下网后变得空虚、失落,不愿与人交流。 (2) 矫正方法:强化干预法、厌恶干预法、替代或延迟满足法、团体辅导法。 ♠考点二: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 (3)尊重与理解学生。 (4)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5)针对具体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6)促进学生整体性发展。 心理辅导的目标:调节适应、寻求发展 ♠考点三: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一、行为疗法 1. 强化法 每当学生出现所期望的心理与目标行为时,或者在一种符合要求的良好行为出现后,采取奖励办法立刻强化,训练与建立良好行为。 2. 惩罚法 惩罚有两种: 一种是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给予处分。 另一种是在不良行为出现时,撤销一个愉快刺激。 3.消退法 通过停止对某种不良行为的强化,从而使该行为逐渐消失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 4. 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包括三个步骤: (1) 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 (2) 训练来访者松弛肌肉; (3) 让来访者在肌肉松弛的情况下,从最低层次开始想象产生焦虑的情境,直到来访者能从想象情境转移到现实情境,并能在原来引起恐惧的情境中保持放松状态,焦虑情绪不再出现为止。 二、人本主义疗法 5. 来访者中心疗法 不必采用什么治疗技术,更不应采取直接指导的态度对待求助者,而是对来访者始终坚持坦诚和谐、无条件积极关注和感情移入性理解的基本治疗态度。 三、认知疗法 6. 理性—情绪疗法 人的行为的ABC理论:A:指诱发性事件;B:个体对A的信念、观念;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 步骤: (1) 确认产生烦恼的事件; (2) 回顾事件发生时自己的所有念头,从中找出不合理的信念; (3) 用积极、现实的陈述抵抗不合理、消极的信念。 ♠考点四:压力与挫折 压力: 压力的来源与分类:躯体性、心理性、社会性、文化性 调节方法: (1)正确的自我认知,确立适当的目标; (2)劳逸结合,注意休息; (3)加强体育锻炼,确保生活规律睡眠充足; (4)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结交朋友,获得人际支持; (5)改变不合理观念,积极看待问题,乐观面对人生。 挫折: (1) 理智的压抑:当一个人的欲望、冲动或本能因不符合社会规范或要求而无法达到、满足或表现时,有意识地去压抑、控制、想办法延缓其满足需要。 (2) 认知重组:主体对挫折情景的认识评价如何,直接影响挫折感的产生。 (3) 升华:心理欲望从社会不可接受的方向转向社会可接受方向的过程。 (4) 补偿:个人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受到挫折,或由于本身的某种缺陷而达不到既定目标时,用另一种目标来代替或通过另一种活动来弥补,从而减轻心理上的不适感。 (5) 幽默:个体遇到挫折、处境困难或尴尬时,用一种机智、双关、诙谐等语言、动作的良性刺激来化解困难,以摆脱内心的失衡状态。 (6) 合理宣泄:通过创设一种情境,使受挫折能自由抒发受压抑的情绪。遇到挫折、失败,最好是一吐为快,想办法把内心的不满、不愉快的情感宣泄出来。

推荐节目

声明:本站不存储任何音频数据,站内歌曲来自搜索引擎,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