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51 科二第八章-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卡里布瑞恩)

08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考点一:班集体的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 (3)一定的共同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考点二:培养良好班集体的途径和方法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考点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管理班集体。 (3)教育指导学生全面发展。 (4)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沟通各种渠道。 (5)订好班主任计划。 (6)操行评定。 ♠考点四:课堂管理的功能 维持功能、促进功能、发展功能。 ♠考点五:课堂管理模式 1. 行为主义取向模式 在课堂管理中,教师的责任是强化适宜的行为并根除不宜的行为。 2. 人本主义取向模式 学生有自己的决策能力,他们可以对控制自己的行为负主要责任。 3. 教师效能取向模式 课堂管理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管理技能,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可以达到改善课堂管理质量的效果。 ♠考点六:课堂纪律的类型 1. 教师促成的纪律 所谓教师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 2. 集体促成的纪律 所谓集体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 3. 自我促成的纪律 所谓自我促成的纪律,简单说就是自律,它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由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 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 4. 任务促成的纪律 所谓任务促成的纪律,主要指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 ♠考点七:教师的职业角色 (1) 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2) 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3) 班集体的管理者。 (4) 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5) 学生成长的合作者。 (6) 教学的研究者。 ♠考点八:教师的教学能力 1. 教学认知能力 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和概念等的概括化程度,以及对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自己所使用的教学策略的理解程度,包括四个方面:概念、类同、运算和理解。 2. 教学操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策略的水平,其水平高低主要看他们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它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 3. 教学监控能力 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考点九:教师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师通过行为表达出来的对学生的期望,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一种教学行为。 ♠考点十:印象形成效应 1. 刻板印象 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人或事物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 2.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形成一种光环作用。 3.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1) 首因效应: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 (2) 近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4. 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与人交往时由于自己的某种情感需要,把自己具有的某些特征、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 ♠考点十一:教师的成长历程 1. 关注生存阶段 新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问题,关注是否被学生喜欢,关注领导和同事对自己的评价。 2. 关注情境阶段 教师关注的是具体教学和在某种具体情境中如何完成任务。 3. 关注学生阶段 教师关注的是根据学生的差异而采取适当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考点十二:教师成长的途径 (1) 基于学习与研究中的专业发展。 (2) 基于教学实践的专业发展。 (3) 基于教学反思的专业发展。 (4) 基于信息化环境的自我发展的。

推荐节目

声明:本站不存储任何音频数据,站内歌曲来自搜索引擎,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