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16 科二第一章考点汇总(卡里布瑞恩)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 考点一:教育的含义 ♠ 考点二:教育的属性 1. 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 社会属性 (1) 永恒性 (2) 历史性 (3) 继承性 (4) 阶级性 (5) 生产性 (6) 民族性 (7) 相对独立性 考点三:教育的构成要素 考点四: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 起源学说 (1) 神话起源说 (2) 生物起源说 (3) 心理起源说 (4) 劳动起源说 3. 原始社会的教育 (1) 自发性、全民性、无阶级性; (2) 非独立性; (3) 原始性。 4. 古代社会的教育 (1) 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2) 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 阶级性、等级性。 (4) 道统性、专制型、刻板性和象征性。 (5) 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5. 近代社会的教育 (1) 依法治教,普及义务教育; (2) 建立了完善的学校教育系统——学制; (3) 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6. 现代学校教育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考点五:教育学的含义 ♠ 考点六: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 萌芽阶段 1) 中国 ①孔子:《论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等 ②孟子:性善论 ③荀子:性恶论“化性起伪” ④墨子 ⑤《学记》: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 2. 创立阶段 (1) 培根: (2)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之父” (3) 卢梭:《爱弥儿》 (4) 康德 (5) 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 (6) 斯宾塞:《教育论》 (7) 裴斯泰洛齐 (8) 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传统教育三中心 (9)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三中心 3. 发展阶段 1)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发展 ①克鲁普斯卡娅 ②凯洛夫:《教育学》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③马卡连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④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2)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①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 ②布鲁纳:结构主义教育理论 ③瓦·根舍因:范例教学理论 ④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 考点七:教育与生产力(经济)的关系 1.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 (2)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 (3) 生产力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 2. 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 考点八: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1. 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 (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 政治经济制度影响着部分的教育内容、制约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2. 教育的政治功能 (1)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稳定和发展的舆论力量。 (3) 教育能够促进民主化进程。 ♠ 考点九: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 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2. 教育的文化功能 (1) 教育能够整理、传承和保存文化。 (2) 教育能够传播和交流文化。 (3) 教育可以选择、改造和提升文化。 (4) 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考点十:校园文化 (1) 显性文化:指校园物质环境,如学校的建筑,校园场地布置、教学活动设施等。 (2) 隐性文化:学校的校风,班级的班风,以及分级关系等。 ♠ 考点十一: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 顺序性: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 教育要求:循序渐进,不拔苗助长 (2) 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教育要求:针对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搞"一刀切" (3) 不平衡性: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不同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教育要求:抓住关键期 (4) 互补性:表现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 教育要求:扬长避短,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5) 个别差异性:表现为男女性别上的差异和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 教育要求:因材施教 (6) 整体性:身心发展是复杂的、多面的、紧密相连的。 教育要求:把学生当成完整的人,促进其全面发展 ♠ 考点十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霍尔。 观点: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自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2.外铄论(环境决定论) 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 观点: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3.多因素论 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发展收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 考点十三: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1. 遗传 (1) 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 (2) 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3) 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 2. 环境 (1) 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2) 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 (3) 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3.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 个体主观能动性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和动力。 考点十四:教育制度的含义 (1) 广义: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了实现其国民目的,从组织上系统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有关的规章制度。 (2) 狭义: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 考点十五:西方学制类型 1. 双轨制 一轨为特权阶层子女所设立,学术性很强而且水平高;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的,学习从事劳动生产的技术。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英国是双轨制的典型代表。 2. 单轨制 单轨制的特征是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可以由小学升入中学、大学,各级各类学校互相衔接。美国是单轨制的典型代表。 3. 分支型 既有上下级学校间的相互衔接,又有职业技术学校横向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立体式的学制。苏联是分支型学制的典型代表。 ♠ 考点十六:旧中国现代学制改革与发展 (1) 壬寅rén yín学制:清政府颁布,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只颁布而未实行。 (2) 癸卯guǐ mǎo学制:清政府颁布,这是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3) 壬子癸丑rén zǐ guǐ chǒu学制: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4) 壬戌rén xū学制:北洋政府颁布,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为“六三三制”或“新学制”。 考点十七:义务教育的特点 普及性、强制性、免费性、公共性、基础性。 ♠ 考点二十:我国的教育目的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考点十八: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1) 国家的教育目的:是由国家提出来的,其决策要经过一定的组织程序,一般体现在国家的教育文本和教育法令中。 (2)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国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级别的学校、不同专业方向的具体化。 (3) 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所能达到的预期标准。 ♠ 考点十九: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 1. 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康德、马斯洛。 观点: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 2.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代表人物: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和涂尔干。 观点: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

推荐节目

声明:本站不存储任何音频数据,站内歌曲来自搜索引擎,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